聖瑪加利男女英文中小學 學生掌握三文四語無難度?
發布時間: 2016/06/23 18:10
最後更新: 2020/05/18 13:06
聖瑪加利男女英文中小學屬本地最早一批推行三文四語的學校,除英語、普通話外,學生可選修法文、德文、西班牙文和日文。從小學開始有系統學習另一種外語,更要考公開試,校長譚張潔凝強調,多學一種外語,除了溝通,更重要是讓學生涉獵多元文化,培養國際視野。
學校自 01 年轉為直資,屬首間於同一校園內開辦中小學課程的「一條龍」學校,以英語為教學語言。踏入校園,不難發現學校的英語語境:小學生到校務處查詢,甚至拍照時與校長交談都是用英語。
而一、二年級的學生基本上要接觸法文、德文、日文、西班牙文(非華籍學生則可揀普通話)全部外語,每科約有十多星期的常規課堂,至三年級可選一種外語,每星期 3 堂。
多元文化
譚張潔凝校長表示,法、日語一直最受歡迎,而近年則多了學生揀選西班牙文。
現時隔年都有遊學團,到修讀外語的國家遊學,全都是學生自行在網上搜集資料計劃行程,令學生覺得所學的語文有用。我們的目標是培養世界公民,他們出國愈睇得多,才可拓寬視野,學習動機才更強。
她說,有學生學了那國家的語言,更了解該國文化,近兩年先後有學生到法國、瑞典(德文)升學。
他們未必最叻,只是早涉獵那國家的文化,便想到那裏讀書。
校方鼓勵不同國籍的老師,除了任教術科,亦可多談自己國家的文化;而學校在法國、日本、西班牙都有姊妹校,小五以上學生到當地交流前半年,先與當地學生做筆友,並住在當地家庭;而該國學生亦會來港住在學生的家,真正達到文化交流效果,亦令學生有更多機會運用所學語文。
費用約 20,000 元內。若學生有經濟困難,我們會因應學生狀況,以獎學金形式資助。
聖瑪加利不是國際學校,強調糅合國際與本地學校的特色,學校約 20% 的學生為非華裔,當中有來自東南亞、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和日本等十多個國家。
學生各有自己的種族文化,每年學期完結也有交流活動,像穿上自己國家的傳統服飾,跟同學介紹習俗等,都令聖瑪加利的學生從小已接觸多元文化。
小班教學
學校每年取錄 66 人(每班 22 人),譚張潔凝認為更能照顧學習差異:
能力稍遜的,每班可以做到約 15 人一班,成績好那批便增加人數。
以學生自主學習模式,不是活動教學,學生需就新課題先備課。
由學生自己掌握學習,不是從遊戲去帶動……老師會先給予資料,學生要備課,或自行就內容再找資料。分組時,各自談自己的看法、研習所得。不同組別也有不同資料,這便令學生學得更闊。
老師乃輔助者,適當時補充資料,引導學生主題正確方向。
認可語文試
聖瑪加利屬本地首間於校內提供有系統之國際法文公開文憑證書考試學校,所有修讀法文的學生均持有最少一張由法國教育部頒發,屬國際認可文憑之 DELF 文憑證書。過去約 80% 修讀法文的學生取得 C 級或以上;修讀德文學生於 Fit in Deutsch 德文公開考試之不同級別中取得 100% 及格率。
另 70% 修讀西班牙文學生取得最少一張由西班牙教育部頒發,屬國際認可之 DELE(Diplomas of Span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文憑證書。
學校期望學生在 2016-2017 年度,所有學生均取得 DELE 文憑證書之目標。至於修日文的學生則需要考日本語能力試驗(JLPT)。所有五年級學生需要考基本語文試級別試,至中一、二再考,達至修讀中學文憑試外語水準。
撰文 : 羅惠儀 TOPick記者